跳到主要內容
:::

校友分享

校友分享 


校友分享

96年傑出校友感言:(唐婉如校友)
非常高興,能回到母校參加方校長逝世十週年的追思彌撒及校友大會,在崇仁的日子,受到諸多師長的照顧,離開崇仁多年,積極努力,不敢懈怠。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哲學:「不要急著吃眼前的棉花糖!」這也是一個長期觀察的研究,結果發現:不急著吃掉眼前棉花糖的孩子,未來在事業上有較多的成就。這是我在此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,我覺得要做一個成功的人,就如我們的方校長,必需「願意做不成功的人,平凡的人不願意做的事」!在此與各位共勉。

96年資深護理工作校友感言:(蔡瓊枝校友)
「人家說一個成功的男人,背後定有偉大的推手!」就像我在臨床工作這麼久,背後也有一定的支持力量。回想35年前,在學校和校長一起學習的點滴,他的用心和愛心,讓我很想回來參加他的追思彌撒,尤其目前這麼好的工作環境--聖馬爾定醫院,也是得感謝他。方校長常常說的「愛」,就像今天各位在工作崗位上,用心照顧病人,也是在傳播「愛」,相信崇仁校友散播這種精神,也是老爹的願望,在此也與各位共勉「歡喜做、甘願受」。

第13屆校友 吳淑芳 校友文章分享我的護理理念-我要站起來(.doc)(.odt)
  臨床工作時期,有一天,我正在面試一位新進護士,我問她:「你認為護理是什麼?」她的答案既正確又標準,誠如一般護理系畢業學生都會背的統一答案:「護理是一門科學與藝術。」雖然答案正確,我在思考護理的真諦是甚麼?這個問題在我人生每一個階段,不斷地重複問過自己,當然,每次檢視自己與護理,總是會有不一樣的體認。
 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說過:「我思故我在。」護理是一門助人的專業,無論她有多科學、藝術,唯有真正以同理心去實行時,她才存在。而每個個案又是如此地不一樣,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及執行,所以「thinking」與「doing」並重,才是真正的護理。 在護理這條路上,一路走來始終無悔,因為它帶給我很多人生意外收穫與驚喜。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我的人生觀和座右銘始終在支持著我:
人生觀:「人經由不斷的選擇而成為自己。」
座右銘:「人世如潮,乘滿潮而出,便可獲得幸運; 若無視於此,這趟航程,終因擱淺而不幸地結束。」
【護理之啟蒙:談崇仁護校】
  從開始接觸護理,20年多年來造就極為豐富及多采的生活。或許當時懵懂之下進入護理學校,然而愈走愈了解這行業是要真的用心才能堅持。或許大家印象中,職校畢業似乎發展性不高,縱使在社會中不乏很多高成就人士畢業於職校,甚至只畢業於國中、小學,畢竟是少數。對我而言,扮演好每一階段角色,是我一直以來對自己強調的事,但前提是「愛護理」,我只是台灣護理界中的一名護理人員,如果說是誰讓我有今天安定的生活和工作,我想是「崇仁」。
  護校四年中奠定了護理基礎,過了很不一樣的大通鋪住宿生活,口中如同 “當兵”、 “修道”的痛苦生活,倒也成為人生津津樂道的一段經驗,包括爬牆(買冰)、跑給校長追(不晚自習在屋頂唱歌)、文化路上被校長老爸抓回來(穿校服逛大街)、偷搭校車買消夜(好玩)…,師生、學姊妹情誼等如同一個大家庭,在現代社會已鮮少見。
  畢業那一年,參加技藝競賽,不料沒拿下好成績,加上聯考以一分之差北護落榜,當時很多老師關心、學姐簡鈺玫打了電話痛斥我,「進不了國北護,就不要唸了」,我深知他們對我的期許有多大。雙重打擊之下,1987年我向第二志願的護專辦理註冊,同時告訴自己:「在哪裡跌倒,就在哪裡爬起來」,所以臨床工作加上碩士畢業後,我一心選擇「進來國北護」。
1989年因家遷移至桃園,我曾在證券公司打工,當時公司董事長-前中原大學企研所所長,至桃園籌備第一家證券公司,加上不甘只懂得護理,想與會計系或理科兄姐有更多的交集,許下心願在短時間內學到相關資訊。我努力學電腦、學開車、學財務分析,終於從專業人士口中的「財務白痴」,至營業員助理數字key in 速度競賽第二名、研究分析解盤、考取財政部營業員執照(全公司一百多人中唯一非商科背景取得此專業證照),薪水在當年是6位數。一年後,在股市最繁榮的一萬多點時,我毅然提出辭呈,理由是我已學到我想要的,我要回歸學了6年的護理。當時包括董事長在內,沒有人相信,家人亦非常反對。
  第五度辭職後,我到馬偕醫院兒科加護病房當護士,輪三班,當時薪水兩萬多元。這個決定是我對方前校長承諾的:「我會當一個好護士。」因為他時常在朝會時,以嚴厲、半開玩笑的口吻說道:「你們這樣不努力、愛玩,怎麼當一個好護士?將來我生病,才不要你們來照顧我咧!」1992年在職進修學士學位,畢業前一年,同時升護理長,那時白天8-16時上班,18-22時上課,晚上準備研究所考試,甚至有時需排單位班表至天亮。1995夏我考取陽明護研所,1997進入北護就職。這樣的過程和理念來自於崇仁,她以她的理念、師長教誨、同儕支持影響了我人生的每一步。誠如我一向秉持的人生觀──「人經由不斷的選擇而成為自己」。
  因舉家北遷畢業後幾乎沒再回到母校,前幾年也因校友會協助之下有機會回校看看,改變真多也不時喚起我以前回憶。校長老爸在我出國進修博士期間與世長辭,我沒能送他一程,有好多話來不及跟他老人家說,今年初副教授昇等前夕,學姐載我到聖山讓我好好跟校長老爸說一說,我帶著一束鮮花去看他,端詳著他那不變慈藹的臉,告訴老爸: 「我會當一個好護理人員」、「我會讓生病的人得到好的照顧」、「我會努力傳承,讓更多更多的人成為一個好護理人員」。
以下將以一篇臨床護理散記──「我要站起來」,與各位校友及學妹分享。
【臨床護理散記:我要站起來】節錄自吳淑芳* (2002) .我要站起來.榮總護理,19(1),110-111。
  民國85年秋,當我研二準備論文前,先行於北、中、南各醫學中心及庇護中心進行收案,其中接觸了上百名脊髓損傷個案,由於損傷部位不同,造成的癱瘓程度不一,例如頸椎受傷,除了四肢癱瘓需長期臥床,完全依賴他人之外,甚至因傷及呼吸中樞而有生命之危;其他胸、腰椎,亦會造成四肢或下肢癱瘓,此類疾病病因大多屬意外,例如跌落、車禍、跳水等因素,故幾乎是社會中間分子的青壯年,且以男性居多,病人及家屬所受的衝擊可想而知。加上其中治療復健過程漫長,面對不確定及無望的未來,有數不盡的病人曾有過輕生的念頭,而多數病患迫於無奈地面對反覆發生的併發症,家庭經濟依賴糾結,慢慢侵蝕個人僅有的自尊,而抑鬱地終了一生。我們希望他們縱使不能恢復病情,至少能積極面對與疾病共存的生活,但想想世上有幾人能像超人克李斯多福或總統夫人吳女士呢?
  其中有名個案,是我一輩子也無法忘記的。他第一次送進榮總病房時,因傷及頸椎情況危急,那時是我研一實習階段。從急性期一直到復健過程,幾乎有半年多的反覆住院期間,皆由我照顧。薛先生, 40多歲,男性,家庭經濟主要支持者,兩名子女,老大軍校高中一年級,太太為家庭主婦,全心無悔地照顧,但病人無法接受病情,每每看到無法動彈的手指、無法移動的雙腿,便又恨又搥。對其最親近的家人總是爆發否認、憤怒的情緒,摔壞東西、拒食、甚至自殺數次未遂。看在我眼中,只能盡力地幫他、鼓勵他,或許我是照顧他的主要護士,一開始他有如刺蝟般地拒絕,但我仍從基本的生理照顧執行,餵食、沐浴、大小便處理、復健、每日神經功能測試等工作,從不間斷,在太太的協助之下,他開始慢慢地信任我,就在我搶下他欲自傷的那把剪刀的同時,他的淚水如同無助的孩子般潰堤了,事後我看到他太太躲在病房一角抽搐地哭泣著,那一刻,時間就好像凝結一般。
我開始思考,完全損傷與不完全損傷是否可藉由護理的介入改變病人?所以我設計了每日復健部門固定的一個小時之外,漸進式的全關節運動(ROM),每日定時、定次、紀錄、神經功能測試追蹤,加上與復健師及臨床老師的討論,我畫了短、中、長期的流程圖,包括長背輪椅的改善方法,讓病人早晚皆能下床一次,一直到轉位、上下輪椅,甚至四腳助行器、單腳柺杖使用的漸進式訓練規劃。記得他說:「不要再白費力氣了,看在你的面子上,我姑且做做吧。」我說推輪椅到外頭透透氣也好。事實上我和他太太溝通過,相信只要執著總是有希望。每日我不斷地說著成功案例,看著他一開始抬高頭十度、二十度、三十度,因產生姿位性低血壓而臉色蒼白、頭暈、嘔吐,慢慢地讓訓練流程變成他的住院功課,甚至生活的一部份。因為實習即將結束,有一天,我送給薛先生一束向日葵,並告訴他:「希望你以後的日子如同向日葵般迎向陽光。」同時也問說:「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?」他說:「希望可以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。」我順口回答說:「從你身上我學了很多,若我能收案順利,我希望你能『走』著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,很近,就在榮總後面山上。」
  經過數個月,我在醫院門口遇見薛太太,她推著輪椅陪著薛先生作例行的復健,同時向我拉起保險,原來薛太太當了幾十年家庭主婦後,目前已成為一位超級保險業務員,聽說業績非常不錯,一肩擔起全家生計。後來我得知他們為了復健方便,在醫院附近租屋,還不忘告訴我,我的計劃他們還在持續練習中呢!
  就這樣,後來的一年,為了論文開始收案住院的脊髓損傷病人,南奔北跑,只為了收足案源,其實很想給這些個案多些鼓勵,但是限於時間,只能盡微薄力量當個傾聽者。歷經千辛萬苦,終於完成學位。就在民國86年夏,畢業典禮當天,在不高的半山腰禮堂,我們欣喜若狂邀了最親愛的親友,分享當時甜美的果實,吵雜的喧鬧聲、閃光燈、花海,把我們這群畢業生拱成最佳男女主角,雖然外頭下著毛毛雨,但每個人內心都是沸騰的。在吵鬧的人群中,遠遠聽到不認識的醫學系在校生服務人員,大力地廣播「研究生×××外找」,仔細一聽,「咦!不是我的名字嗎?」從遠至近,有兩個人影慢慢地走近我的眼前,頭髮是溼透的,臉上佈滿不知是汗水或雨水?顯然他們沒有撐傘一路走上來。其中一位拄著單腳柺杖吃力地走向我,我迎向前去,薛太太遞給我一束向日葵說:「他堅持從山下校門口用『走』著上來參加你的畢業典禮。」接過了花,站在雨中,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。
  後記:薛先生大小便訓練成功,能以單腳柺杖協助行走,已有一份穩定的文書處理工作,當然也參加了兒子的畢業典禮。而當初鼓勵指導我做這份脊髓損傷訓練流程的摯師──陳貞瑗督導,卻在90年春辭世,我想以此短文悼念她,並向目前正與脊髓損傷搏鬥的病友勇士們致意,加油!

簡歷:
現職: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助理教授
學歷: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
 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畢業
   台北醫學院護理系畢業
   弘光護專二年制護理科畢業
經歷:馬偕新生兒加護病房
   台北中山醫院急診室護理長



至頂